近日,2025年两会落下帷幕,相信不少伙伴都注意到,体重管理居然冲上热搜,成了热门话题!
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专门花了7分钟谈论体重管理,还提到要实施“体重管理年”3年行动。
这可不是小事,和咱们每个人的健康都息息相关,今天就来给大家好好科普一下。
先来看一组惊人的数据,国家卫生健康委面向公众发布的《体重管理指导原则(2024年版)》指出,有研究预测,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,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.5%,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.8%。
《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》显示,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及肥胖率已突破50%关口,6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接近20%。这些数字背后,隐藏着巨大的健康危机。体重异常,就像一颗定时炸弹,容易引发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脑血管疾病,甚至一部分癌症也与之有关联。
可以说,体重管理不仅仅是为了身材好看,更是为了预防疾病,守护我们的健康防线。
很多人觉得自己胖不胖,照照镜子、捏捏肚子就知道了。
其实,判断是否超重或肥胖,有科学的标准,那就是身体质量指数(BMI)。
BMI | 判定结果 |
<18.5 | 体重过轻 |
18.5≤BMI<24.0 | 正常范围 |
24.0≤BMI<28.0 | 超重 |
≥28.0 | 肥胖 |
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在18.5至24之间 。如果你的BMI在24至28之间,那你已经超重啦;达到或超过28,就是肥胖了。
另外,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,女性超过85厘米,属于中心型肥胖,也需要格外注意。
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指标—体脂率,能更精准的衡量一个人的胖瘦程度
体脂率是指体内脂肪占总体重的比例,它是评估超重和肥胖更精确的指标。与BMI相比,体脂率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体内脂肪的水平。有人为了健身,专门去测量体脂率,结果发现尽管自己的体重在正常范围内,但体脂率偏高,这样的瘦属于“假瘦”。
检测方法:生物电阻抗的检测
男:正常10%~20%;肥胖≥25%
女:正常15%~25%;肥胖≥30%
想成功减肥?
要学会科学的吃很关键!
那下次咱们再相约一起,聊聊如何健康的“吃”吧!
